第129章 当局者迷,袁绍很清楚这里面的水有_袁主","copyright":"起点中文网
笔趣阁 > 袁主","copyright":"起点中文网 > 第129章 当局者迷,袁绍很清楚这里面的水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9章 当局者迷,袁绍很清楚这里面的水有

  第129章当局者迷,袁绍很清楚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跟眼前这位久居辽东,满是贤名的属国都尉相比,袁绍此时可谓是一无所有。

  就算是在大汉中心,雒阳名满一时的袁绍,来到这辽东就只能从最开始的默默无闻开始。

  可能也有因为上任长史刚烈坚毅,公沙穆看向这新来的属国长史很是年轻,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若非属国长史一职过于重要,在都尉不在时可便宜行事,全权代表都尉统领整个辽东属国,他其实是不太愿意再从刺史那里上书。

  他本以为会选择直接从幽州各郡县中选出一位贤明之辈来赴任。

  结果,正逢此时九月辛亥政变开始,雒阳朝堂局势骤变,天下大势斗转星移,被士人们备受推崇的那些名士将领都被无情罢免,永不录用,恰好袁绍又遇上这么个机会,得以远赴幽州出任。

  “长史初来乍到,不必着急赴任,在都尉府多转转,熟悉熟悉。”公沙穆皱起眉头,他对于眼前这个过分年轻的长史,抱着绝对怀疑的态度。

  年轻就意味着毫无阅历,没有阅历就会意气用事,这边塞民风彪悍,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饶是他这般久谙人际关系的长者,都会觉得力所不及,更何况袁绍。

  他现在腾不开手,鲜卑已经有着打算入侵的迹象,陈兵塞外风沙四起,他需要尽快整顿军备,以备不时之需。

  袁绍对于这位都尉的态度并未感到不悦,他明白这些人心里的想法。

  他沉默了好一会,无奈的叹口气道:“下官今日初来,便已听闻长史前辈为免昌黎鲜卑骑兵冲杀,遂独身一人前往鲜卑部落,此番壮举下官钦佩,那鲜卑不遵战令,阵前虐杀使者已犯下冲天之怒,突闻噩耗,下官心中愤慨,若非此时不宜大举开战,下官非要亲自上马出塞去与那想鲜卑冲杀一番。”

  袁绍面色悲寂,提起那位慷慨就义的长史,心中满是尊敬,对于这类人,虽无救世之举,但单凭敢于为民请愿,独身一人与这群嗜血异族相距,便是比起老师李膺只怕也是不遑多让。

  公沙穆当然知道袁绍说的是什么状况,但他的心性已经不似年轻时的波澜壮阔,如今的他其实更想与鲜卑乌桓等族尽可能的和平相处。

  虽然这样可能会招致辽东各地的民众愤慨,有好事者甚至会在自己身上无情的泼脏水,但,为了使整个辽东归于平静,不受战乱之苦,使此地黎庶黔首不再过着动辄便要大举迁移的境地。

  哪怕如此,当地豪强士绅都会以此为借口来狠狠地抨击他。

  公沙穆全然不顾。

  直到上任长史义无反顾的出塞,怀着至高无上的目标,最终却是惨死于塞外,至今尸首都不得复还。

  才让他彻底明白,与这群异族相比,自己的心肠还是太过心善,哪怕自己希望双方就此罢兵休战,甚至他愿意拿出一部分自己的俸禄来弥补双方,却仍无济于事。

  对待这群异族,唯有死战,死战到底。

  很明显,现在的袁绍正好闯到了他的心扉里,以往他会将武力当做最后一条防线,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选择武力来决定胜负的。

  “长史能有此份心意,本都尉颇为感慨,还是年轻人拼劲足,不似老夫这般老头,胸中沟壑尽数都被时间磨平了。”公沙穆感慨万千。

  “此前的种种举动,都说明了本都尉的战略层面上有着巨大的错误,这才导致长史为本都尉而死,你既愿意与那异族血战到底,就说明身为大汉子民内心深处的血性还没有被磨掉,一如当初孝武皇帝时对抗匈奴的那般决绝,势必要将匈奴的手彻底追逐出漠北。”

  “对于这些异族,或许只有这样的法子才能唤来绝对的和平。”

  公沙穆补充道,甚至就连昔日汉武帝时期的北击匈奴都被他拿出来感慨,足矣见得此时他的内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抉择。

  他能做到如今的属国都尉,其实也是靠着昔日在幽州的贤名,善待黔首,广修善政,这才成为了此时的都尉一职。

  哪怕是在这幽州这般消息闭塞的地区,其实对于那些名声在外的海内外名士也是抱着满满的期待,更何况公沙穆本就在此地任职多年,顺利成章。

  袁绍缓缓道:“都尉说的尽是下官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下官只愿在有生之年,能够北拒鲜卑,闪击乌桓,得以夺回长史尸身,使其马革裹尸,落叶归根,不至于当个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但对于异族,下官誓死都要与其抗争到底,绝不复长史前辈之覆辙。”

  公沙穆脸色大喜,袁绍的这番豪言壮语,其实也在变相的增强他的信心,使得他可以毫无顾虑的改变此前的政策,长史本就有着谏议其政策的职权,厉兵秣马,整备军需,待时机成熟,便是出击塞外,让那群该死的异族也要体验一番大汉天威是何等的可怕。

  “长史能有这番豪言壮语,便是本都尉最大的支持。”

  公沙穆缓缓道,此时的他还不确定这新任长史是否属于那种打嘴炮,靠纸上谈兵的类型,但最起码他已经表明了态度,对于异族决然的态度。

  最好的防御方式便是进攻。

  “只是,长史却是不知,这辽东士绅豪强错综复杂,其大肆贪没土地,肆意挑动人丁动乱,以此来谋取私利,越是动乱时,其所能获取的利益就越多。”

  公沙穆一想到这些令人头疼的拖后腿存在,整个人都显得异常激动。

  “甚至,据本都尉所知,其中更有些该死的人竟然敢选择与异族做交易,走私贩卖马匹装备。”

  袁绍对此虽然早就心知肚明,但真的当眼前这位属国最高长官的都尉公沙穆亲口说出来时,其一脸复杂的无奈表情,却是深刻的表达了此地龙蛇复杂,动荡不安的真正原因。

  异族虽可恨,时常侵略边境,掠夺户丁以便充实自身,但其终究是属于打秋风,一击不得便要迅速撤离,不敢多加逗留,以免招致大汉军队的愤怒一击。

  然而,与这些与异族都敢做交易,肆意贩卖被当做大汉核心的马匹,军队中至关重要的战略装备,无论那一条,罪都当诛。

  大汉律法写的很清楚,贩卖马匹者斩无赦,无论是一匹,两匹。

  马匹的重要性对于整个大汉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边塞自然不用多说。

  袁绍不明白,为什么有这般罪行,视大汉律法为无物,早就该被斩首示众,都尉却是一直放任到现在。

  公沙穆一脸失落的摇摇头:“这些可恨的士绅多掌握当地流民繁多,一有风吹草动便会煽动这些流民聚众闹事,加上本地民众对这些流言却是深信不疑。”

  “就连本都尉的都尉府都已经被冲击过无数次,只要敢下手对这些士绅,便会招致这般结果,至于其身后的那些当地豪强,更不用提,这些士绅会有这些举动,都是这些豪强在背后捣鬼,他们只希望看到局势混乱,却是全然不顾民众安息。”

  对于此,袁绍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如果单从这些方面来看,公沙穆这份都尉职位做的确实是足够失败的,竟然有几乎等同于一郡之守害怕士绅豪强引起暴乱。

  都尉可是拥有着绝对的权利,麾下军士战时可动员人数近乎万余,收拾一群只能在黎庶中耀武扬威的士绅豪强,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随后,他一番思索,却是突然发现了这里面的漏洞,或者说是都尉这个相对平和的政策弊端。

  幽州地处边塞,民风彪悍,喜好打斗以为乐此不疲,其言行极易被流言蜚语所引导。

  而越是这种情形下,身为都尉的公沙穆却选择了一条看起来背道而驰的方案。

  这些边境之民可不知道什么叫做害怕,他们与异族打的交道其实远远要比公沙穆多的多,土生土长的他们更想驰骋沙场,以战止战,而不是这般罢兵休战,握手言和。

  都尉越是这样,就越容易在当地民众中失去威望,一旦威望彻底失去,所面临的局面就会逐渐严重,若其背后再被有心之人一番引导诱惑下,便是激起民变,乃至兵变都是极有可能的事。

  而饶是公沙穆这般具有大智慧的人,此时也是身处其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若非袁绍突然出言点醒他,只怕他就会一辈子都被这个看似无解的困境给折磨一辈子。

  “唉,若非长史一语惊醒于老夫,恐怕今生今世都要被遮蔽其中无法自拔了。”公沙穆很是愧疚,似乎是想到了某些伤心的事,他的脸上开始逐渐沮丧。

  袁绍见已经初步达成目的,在都尉面前狠狠的刷了一波机会,能够可以更快的掌握属国权势,乃至兵权的机会。

  只要眼前的都尉不是一昧的担心战争会带来痛楚,袁绍就不担心自己发育不起来。

  眼下,却是要先好好的在任职上熟悉熟悉。

  而在此之前,他需要去见一个人,或者说去见一群人。

  袁绍在公沙穆那里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甚至就在袁绍离去时,这位掌握着辽东属国最高权势的都尉,也是突然露出一幅惊叹的神色,望向逐渐离去的袁绍背影颇为感慨。

  少年英才,胸有韬略,心怀壮举,不忘初心。

  当然,这些都只能算做纸上谈兵,具体的方案措施尚且需要真正的战争又或施政来论证。

  纸上谈兵者不在少数,便是赵括这般被当时的世人称为不世奇才的他,面对秦国名将白起时,也只能黯然消退,一如三国季汉马谡,这类人都有一个同样的表现,那便是在未曾真正上的战场时会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压制力。

  目前来看,这位年轻的长史更何自己脾气,其言行举止也颇为得体,丝毫不越规矩。

  或许,这困境真的会因其而改变?

  公沙穆不得而知,他拭目以待,必要时他会选择大力支持。

  袁绍从都尉府中出来。

  向许攸等人讲述了一番刚才经历。

  他需要许攸等人为他谋划。

  许攸沉吟稍许,若有所思道:“本初今初来乍到,若不寻一合适良机,与那群人面兽心的士绅豪强中立威,恐难继续进展下去,对于往后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

  荀谌在旁补充道:“颜良文丑可尽快熟悉边塞风格,袁君则于这些当地民众中崭露头角,修筑名声,待一经有变,只需得一寸功微许,这些民众便会明白,袁君不似都尉,是个与异族对抗到底的长史,唯有这样,才能使袁君尽快立足。”

  袁绍点头道:“士绅豪强乃当地恶瘤,非强硬手段不得有效。”

  许攸荀谌对此深以为然,他们也是初来乍到,让他们实在是想不到的是,与异族本就有着血海深处的边塞之地,竟也会有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被诛灭全族的后果悍然选择与异族做交易。

  旋即,袁绍突然又想到一个更可怕的后果。

  便是那长史可是大汉亲自册封的朝廷官员,那些异族虽说嗜血成性,但他们也明白,什么能招惹,什么不能招惹,面对属于都尉府二号人物,却仍然选择了这个看起来最具有风险的行动,难道他们就不害怕都尉府倾巢而出,于塞外正面与其来一次对抗?

  不会的,异族不会这么傻。

  这其中一定有猫腻。

  在袁绍看来。

  说不得便是如今那公沙穆都尉也极有可能参与其中,又或者是那些掌握着一些权势的士绅豪强将都尉不愿开启战端的消息透露给异族,这才使得异族得以张牙舞爪,丝毫不知收敛。

  而现在,具体是谁,袁绍还不得知。

  此次事件都尉损失了些许名望,士绅豪强拥有了继续发布流言袭扰都尉府的机会,民众们情绪激烈,愤慨至极。

  而真正的最大损失,则是悍不畏死,为民请愿的长史,以及失去顶梁柱的家人。

  袁绍其实在问那公沙穆都尉的话,便是如今这长史家人所在何处,他需要尽快的以新任长史的身份去慰问慰问,表达自己要与异族血战到底的决心。

  都尉对于这里面的潜规则似乎并不明白。

  对于这些涉及人心的决策,袁绍觉得,自己似乎有着天生的敏锐感,能够合理地抓住一切可以帮助自己的机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6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6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